前瞻美联储决议:按兵不动已无悬念 还有哪些看点?
2023/10/31 08:10
外汇通
23720

当地时间10月31日,为期两天的美联储10月货币政策会议将在华盛顿正式拉开帷幕。

在最近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收紧了金融状况后。机构预计,美联储将再次进入观察模式,同时保留所有选择,直到数据给出更多明确的信号。不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发布会上的表态将成为市场焦点,他是否会续重申年内加息的可能性,随着近期巴以冲突造成能源价格波动,鹰派的前瞻表述或加剧市场恐慌。

鲍威尔或老调重弹

上次议息会议以来,美国经济依然韧性十足,而美债收益率波动引发了广泛关注,对于未来政策猜测的分歧有所增加。

作为美联储政策的关注点,通胀降温趋势仍在延续。数据显示,9月核心个人消费物价指数(PCE)下降至3.7%,这是自2021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持续紧缩货币政策正在产生效果。

与此同时,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开局顺利。标普全球10月美国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50.9的三个月高点,而制造业PMI时隔半年重新回到荣枯分界线。结合近期公布非农、初请失业金人数和零售销售月率,消费支出和劳动力市场继续成为美国商业活动扩张的关键支柱。

OANDA高级市场分析师厄拉姆(CraigErlam)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联储会肯定抗击通胀取得的进展,不过要使通胀率回到2%的目标,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按照其最新预测,可能需要等2025年以后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鲍威尔会重申这一目标,并坚持到底,直到工作完成。”

近期美债走势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波动,鲍威尔本月在向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的讲话中表示,“原则上”同意收益率的上升有助于进一步收紧金融状况,可能会减少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必要性。本周,外界也将关注其最新表态。

摩根大通首席美国经济学家费罗利(MichaelFeroli)表示,紧缩的金融状况是保持观望的理由,“鲍威尔将通过指出金融状况的紧缩以及这对前景意味着什么来捍卫维持现状的决定。”美国北方信托公司认为,自9月美联储会议以来,长期债券收益率的上升相当于加息25个基点。

厄拉姆对第一财经表示,本周的决议没有悬念,美联储可能继续强调经济不确定性作为按兵不动的依据。近一个月来,市场出现了诸多风险因素,比如巴以冲突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以及IMF在全球经济展望中的警告。随着美联储从去年3月开始累计加息525个基点后,高利率环境下对政策滞后效应的观察显得尤为重要。

未来加息门槛在何处

随着议息会议临近,市场对于美联储继续加息的预期也在降温。美联储官员的最新评论显示,进一步紧缩的门槛设定已经变得相当高。

第一财经记者汇总发现,与9月相比,多位美联储官员表示,利率已达到或接近峰值,而一些人则直截了当地表示,除非出现新的通胀风险,认为没有必要再加息。最新经济状况褐皮书显示,部分地区联储报告经济出现了回落的迹象。

按照美联储主席的看法,通胀回落可能需要一段低于趋势的增长期,劳动力市场状况也需要进一步软化。不少机构认为,数据将继续成为政策决定依据。

蒙特利尔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瓜蒂耶里(SalGuatieri)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美联储内部对美债的表态看,本轮加息周期可能已经结束,但政策转向似乎依然非常遥远,“如今美联储关注的是政策的双向风险,因此未来的数据表现将影响委员们的决定,不过缺乏利率路径指引是外界对经济的担忧因素之一。”

牛津经济研究院美国经济学家皮尔斯(MichaelPearce)认为,鲍威尔可能会延续美联储的口头禅,即利率将在峰值水平停留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美联储官员将对金融状况收紧感到高兴,并将保持鹰派立场。”他在报告中写道。

瓜蒂耶里表示,美联储将密切关注美债的走势,这虽然可能对于减缓通胀有帮助,同样也存在严重损害经济的可能性。从历史上看,如果美债继续上行并超越利率时,货币政策将面临真正的考验,近几次的衰退无一例外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厄拉姆则提醒道,市场仍然需要防范鲍威尔放鹰。他认为,美国经济韧性十足,本周公布的非农报告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并支持薪资增速保持高位。“因此,美联储主席可能会继续强调加息的可能性,防范金融状况再次放松造成反通胀进程出现波折,不过这也将造成市场再次波动。”他说道。

新冠疫情是美国这波通胀高企的主因

通胀高企的起始点。2021年2月是最近这波通胀高企的起始点,通胀年率为1.7%,之后逐月攀升,到当年12月上升至7%。2022年1月通胀率为7.5%,6月上升至9.1%,从去年7月8.5%的通胀率开始逐月降低至目前3%左右。

2023年10月12日,美国劳工部公布,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3.7%,升幅与8月份持平,但远低于2022年6月份9.1%的升幅。核心CPI同比上升4.1%,低于8月份4.3%的升幅。但9月份核心CPI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0.3%,升幅再度较6月和7月加快。以上这些数字大概描述了这两年美国通胀率的起伏变化。

新冠疫情是罪魁祸首。新冠疫情导致美国经济“停摆”,消费者需求被严重压抑。随着消费者重返市场,全球经济面临商品、零部件或产品的短缺,产品的供需失衡,价格上涨,生活成本上升。生活成本上升的背后是生产成本上升。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大幅上升,在各个行业之间存在差异。平均而言,制造业受到的打击比服务业更严重。制造业本身也存在很大的异质性,焦炭和石油、基本金属和木制品的价格涨幅最高,而计算机设备和其他运输设备的价格涨幅最低。造成PPI上升的原因是供应链扰乱。

美国消费结构的转变。新冠疫情导致美国消费者的消费从服务业转向耐用品,而耐用品的生产已处于复杂的全球供应链之中,即企业根据产品来源国的比较优势,从世界各地的采购形成最终产品的中间产品。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危机的全球性质以及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实施遏制病毒传播的政府政策(例如关闭劳动力市场、航运停摆和封锁),使得企业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来满足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

供应链扰乱推动价格上升。当供应链严重依赖来自一个或几个地区的关键投入时,这些风险可能会加剧。以半导体为例,几乎所有产品的技术进步都使得半导体成各国经济极其重要的投入。由于供应链的全球性,即使对关键部门的相对较小的需求冲击也可能会成为更大的供需中断。供需之间的不匹配给价格带来了上行压力。

国内和国外供应链中断风险的衡量标准可采用标准普尔全球采购经理指数,根据这一指标,美国制造业的风险敞口更大,其中敞口最大是汽车、焦炭和石油以及基本金属。2021年1~11月期间,受外国瓶颈影响最严重的行业PPI通胀增幅也较高。例如,焦炭、石油和基本金属行业是受外国瓶颈影响排名第二和第三的行业。

汽车的例子具有代表性。在疫情暴发前的20年里,汽车对通胀几乎没有贡献,但到2021年,汽车却对通胀产生了1.94个百分点的影响。即使是在2023年,汽车行业仍面临约500万辆汽车的生产缺口,原因是汽车芯片短缺造成的延误导致汽车产量减少。全球汽车芯片短缺已持续三年且影响广泛,持续冲击汽车业,造成2022年度汽车总产量减少440万辆。业内专家预测,汽车芯片将至少持续至2023年底。

海运成本推高产品价格上升。海运是美国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物到达美国的主要方式,美国进口货物总额的57%通过海运抵达。海运价格的飙升与进口价格大幅上涨同步,表明海运成本的增加是进口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2020年3月以来,港口营运的中断和大量货物导致船舶闲置和卸货延误,从而使总运输成本上涨了600%以上。

国际油价上升助推通胀。2020年俄罗斯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价格战导致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初全球油价下跌65%。2021年随着世界经济从新冠疫情的困境中复苏,全球需求激增推动能源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到2021年12月,美国、中国和印度的石油需求意外反弹,加上美国页岩油行业投资者“要求控制支出”,导致全球石油库存紧张。2022年1月18日,布伦特原油价格达到2014年以来的最高点,即每桶88美元。油价高企助推了美国的通货膨胀。

快来关注外汇通微信公众账号!
扫描外汇通微信公众账号,让您及时获取更权威、更及时的资讯评论,参与更多精彩活动,丰厚大奖等你拿!
0
作者:
外汇通
收藏 分享

外汇通客服中心

  • 在线客服

工作日:8:30-22:30
节假日:9:00-17:00

400-099-0087

在这里关注我们的动向

© 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神州同道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905681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319号